教育引导孩子,以前认为自己做不到的,现在就要大胆积极的去尝试,要相信自己,相信努力。以前从来都不该想的问题,现在不但敢想,而且还要大胆的去实践。当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尝试到点滴的成功和收获时,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就会被慢慢激发调动起来,学习就会慢慢进步提升。
一个习惯的养成,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,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长期的坚持。这个过程中,家长就有腾出时间去陪伴孩子,因为在孩子形成习惯的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定因素,这就需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帮助,支持,监督和鼓励,陪伴强制养成。
要通过多鼓励,多帮助,多引导,多支持,多开导,多激励,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获得成功的体验,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,激发出学习的兴趣,以此来形成自我激励和自我上进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性。
不管目前孩子面临什么样的现状,学习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和位置,作为家长都不应该轻言放弃,家长再忙,再累,都应该多抽出时间花费心思来陪伴孩子,只有家长的高效陪伴,再加上正确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法,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出孩子自身内在的潜能,才有可能使孩子朝着良好的方向一路前进。
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,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,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。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,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,循序渐进,保证孩子“当天学当天会,当天的事当天做”。
家长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。比如,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、支持、鼓励;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、激励和肯定(比如,努力程度、按时完成作业、写作业又快又好等),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,逐步找到适合自己、独立的学习模式,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。
家长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。比如,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,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,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;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,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,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,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。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,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,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。
家长要看考试的内容。如果是单元测验或单项测验考了低分,有可能是孩子对某一部分或某一项内容没有很好把握,要提醒孩子注意;如果是期终考试或综合练习考分低,就要引起重视,寻找原因。
家长在辅导孩子时,不要代替孩子学习,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。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,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,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