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,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。孩子十三岁,正是学习任务重的时候,而且这个时候各种手机游戏诱惑也很大,如果孩子管不住自己,就不要随便买手机给他玩,容易耽误学习。如果孩子能控制自己,那就可以给他买一个,控制她的使用。
13岁的孩子可以使用手机,但一定要合理使用。手机最本质的作用是什么?是通信,孩子使用手机,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的联系家长或者老师等。而家长或同学、老师等人有事情的时候,也能够及时的联系到孩子,这是一种信息高效化的设备,用处很大。
另外,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,还能够通过手机上网进行查询,从而快速地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获取相应的知识等等,让孩子的学习或者是生活更加的高效,为孩子节省更多的时间。
而在交际圈方面,当大流走向中含有手机因素的时候,如果一个孩子丝毫不懂手机,没玩过一些手机APP的话,甚至和同学都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,继而就会影响孩子的交际。总体来讲,不让孩子用手机,孩子将会很难适应这个社会。
13岁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,具备基本的自制力。其次,此时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正确观念,能够做到清晰识别一些外来信息的价值,辨识一些信息的真伪等等。另外,孩子的心态趋于稳定,不会阴沉不定,这样孩子就能够具备基础的抵抗诱惑的能力,所以13岁的孩子可以适当使用手机。
只要家庭条件允许,13岁的学生应该拥有手机。诚然,手机在给我们带来通讯联系等方面便捷的同时,也会有交流、游戏等多方面功能,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孩子,如果沉溺于手机的娱乐功能之中,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,带来负面影响。但是,我们不能因噎而就废食,不让孩子使用手机。
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里,不让孩子使用手机,且不说家长与孩子、教师与孩子的联系交流受到限制和影响,就是从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也是十分不利的。将学生隔离于信息社会难以做到,也不利于学生发展。大禹治水不在堵,在疏。作为家长和老师,对孩子拥有和使用手机,要多引导、指导,充分发挥手机在通讯和信息浏览、知识查阅等方面功能,严控学生将手机用于交友(早恋)、游戏等方面。
趋利而避害,扬长而避短,使手机成为孩子的好工具、好助手。当然,要做到这点,家长、老师和孩子要坦诚相待,陈清手机利弊。也可与孩子“约法三章”,如孩子违犯约定的“限制性”条件就控制其手机使用权限,也可在手机流量使用上给以适当控制等等,使孩子使用手机的获益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