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一为什么下降了

很多家长会遇到这样的情况,孩子在小学成绩好初一变得特别差,明明在进入初中后也有努力,可是成绩依然会有退步的迹象,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但是却不能忽视。

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一为什么下降了

从课业难度上看,初中阶段的课业难度明显高于小学,并且这种科目难度是大幅度提升的。即便是在小学时就已经有所接触的语数外,到了初中阶段,这些科目的学习深度仍然有可能会让学生“栽跟头”。

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分析能力、逻辑能力培养,这与小学阶段强调的背诵记忆有所差别。课业难度的升级也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受挫,由此进入到消极负面的恶性循环之中,不断消磨学习动力和兴趣。

从学科科目来看,初中阶段的学习科目有了明显地增加,而且所增加的科目难度并不低,比如说地理。

学习科目的增加极大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,同时也提升了对于他们高效学习的要求。如果学生在此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那么这种更多学科的加入就会导致其手忙脚乱、事倍功半。

小学成绩很好初中却一落千丈之后该怎么办呢

1、成绩波动很正常

在小学老师看来,小升初后成绩下滑再正常不过,小学成绩不能完全代表以后的学习水平。一般来说,孩子成绩下滑,我们会先从客观角度找原因。从小学各学科来看,记忆类的知识点考查较多。

语文主要考古诗词和文章中经典句子的默写,数学考查固定公式的运用,英语主要考单词和句式。如果考前及时地复习,考试获得高分并非难事。进入初中之后,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,例如语文开始考“阅读理解”,对于作文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好词好句。

一般来说,小学阶段只要上课认真听讲,把老师讲解的内容都学会,期末考到90分以上应该没有问题。如果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差,很大程度上是课堂上没有好好听课,而且课后也没有及时的查漏补缺。

小学对于很多人来说,是成为“学霸”的黄金时期,可能整个学生阶段的最高分就在小学了。而且老师们也很看重课堂,如果课堂上不能理解上课内容,再指望学生课后补习就很难达到效果。

进入初中后成绩下滑,除了科目增多,学业加重,能力要求提高等客观因素之外,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关键。

2、初中题目家长也爱莫能助

小学阶段,有的科目家长还能辅导,课上听不懂家长还能补救;进入初中后家长表示也“无能为力”,就连我的小学数学老师也吐槽过,自己也只能教“小学数学”,初二以后的题目他也教不了……

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没有家长在后方的督促支援,学习就成了一个没有轴心的圆,到处乱窜。所以,在小学阶段家长与其绞尽脑汁功课难题,不如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,这些都是孩子以后取得好成绩的关键。

3、保持学习兴趣是关键

小学阶段,学生几乎没有自习能力,要论家长的“师资力量”,乡村更是完败,但小学阶段的差距却不妨碍他们一同考进清华北大。

所以,小学成绩对未来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,真正影响的是学习给孩子的感受。如果小学成绩不好,这并不足以决定他们的命运。但如果成绩不好让孩子厌倦甚至痛恨学习,对未来的影响可是巨大的。

一定要小心这3大原因,是导致学霸“消失”的关键

1、没有从小引导孩子爱上学习

如果孩子没有理想,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目的,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,当然不会喜欢学习,更别提主动去学习了。孩子不爱学习,就很容易沉迷于手机、游戏和电视等娱乐,越来越放纵自己,学习就很容易渐渐落下。孩子不爱学习,没有进取心,就容易得过且过,对学习不上心,学习效果就不会好。

而且,最重要的是,孩子越大越难管。尤其是到了青春期,就更难管了。所以,一定要尽早介入,有方法、有技巧地引导孩子爱上学习。

2、父母没有带孩子做好学业规划

引导孩子树立理想、确定目标,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,让孩子爱上学习,这仅仅只是第一步。最难的是,要陪孩子把目标拆解到每一年、每一个月、每一天,然后日复一日地坚持去执行。

尤其要重视小学阶段,那是整个学业生涯的起点,也是打基础的黄金期,孩子的认知能力也不足,正是需要父母扶持的关键期。父母一定要多花心思,去陪伴孩子规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,并监督执行,养成习惯。

每天坚持阅读中英文书籍、训练思维、练计算、练字、运动,日积月累下来,习惯养好了,基础打好了,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,成绩当然会越来越好。

3、孩子不会用好的学习方法

小学时,时间很充足,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又相对较少,这样的情况下,哪怕是不会用好的学习方法,只要够勤奋、够努力,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。但是,到了高年级,需要学习的知识又多又难,再加上时间紧张、压力大,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。

特别是进入高中后,学起来就更艰难了,往往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,成绩却怎么也提不上去。反观那些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的孩子,简直是掌握了拿高分的秘诀,学起来非常地轻松,成绩还能遥遥领先,让人无比羡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