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家长经常课后给孩子补课,或者给孩子买各种复习资料,让孩子拼命刷题提高成绩。其实刷题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好方法,相反,刷题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,反而会让孩子厌学。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,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也不同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,他的潜力可能在其他方面还未能被挖掘。所以,父母要正确评价孩子,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,否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,甚至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绝望和崩溃。
很多父母一直只是要求孩子必须得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,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。长久下去,孩子要是受不了的话,就会出现一些情绪,甚至会跟父母作对。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好好学习的话,还是在一些事情上不要强制要求孩子,尽量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,父母要尽量学会鼓励孩子,这样也许孩子会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。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,自己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,这样孩子学习上才不会有什么烦恼。
很多家长会打骂孩子,甚至强迫孩子学习或者上学。这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甚至会持续恶化;因此,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,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点鼓励,让孩子知道自己没有那样差,而不是一旁指责孩子,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。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并且努力的时候,家长就要给予孩子鼓励,哪怕是一句话、一个轻抚、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,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。
当看到孩子逆反,不愿意上学的时候,当你在跟他们说学习的时候,他们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拼命反抗的时候,先压制自己怒火,克制自己举起的手,这个时候打一顿,骂一顿都不如和孩子做朋友,让孩子谈谈他内心的想法,他的打算,然后用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坑来跟孩子沟通。
很多时候,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,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其余的什么都不关注,给孩子造成的都是压力,而不是动力。因此,我们父母要了解到这些情况,在平时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就很大,我们要给孩子多鼓励,不要用成绩去论断孩子的一切。
很多父母这个时候都容易想到了一个词“无条件的爱和陪伴”,认为可能是自己曾经做的不够,现在拼命的弥补孩子,多陪伴,多爱孩子,孩子感觉到爱就会去学校了。其实不能一概而论,有些时候孩子并非不能去学校,而是贪恋这种无约束的生活。无条件的爱和陪伴反反而让孩子抓住父母的软肋,更加不愿意去上学。
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确实需要爱和陪伴,但是这些爱跟陪伴并非是彻底的无条件的。我们在这个时候还需要规则和底线,尤其是对待那些不去学校的孩子,更需要制定家庭规范和计划,让孩子在家庭中可以感觉到父母的爱,更要接受家庭的束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