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岁没有手机当然是正常的。有些家长看别人的孩子都有手机,担心这个年纪不给孩子买属于不正常的现象。但是又担心孩子的自控能力不行,而耽误学习,所以就没有给买手机。
手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,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。孩子十三岁,正是学习任务重的时候,而且这个时候各种手机游戏诱惑也很大,如果孩子管不住自己,就不要随便买手机给他玩,容易耽误学习。如果孩子能控制自己,那就可以给他买一个,控制她的使用。
13岁的孩子可以使用手机,但一定要合理使用。手机最本质的作用是什么?是通信,孩子使用手机,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的联系家长或者老师等。而家长或同学、老师等人有事情的时候,也能够及时的联系到孩子,这是一种信息高效化的设备,用处很大。
其实,孩子13岁时已经上了初中。和小学相比在这个阶段,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,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。在这时他们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将重心放在学习上,所以在这时给他们买手机,他们大多数时候能够控制好自己,不会太过贪玩。
但是,这个年纪也正是孩子提升自己自控力和辨别能力的时候。这时候给孩子们买手机,使孩子面对一个全新的但也充满诱惑的世界,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力,提升辨别力和自控力。所以说,在孩子13岁时使他们拥有自己的手机是非常合适的。
但是,孩子在这个年纪,面对手机,凭自己的意志力完全战胜手机的诱惑是很困难的,这时候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,使孩子学会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机。
在使用电子产品时,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,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,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对此上瘾。因此,不管工作多忙,生活压力多大,家长都要抽出相应的时间,多陪陪孩子,如亲子阅读、做手工游戏或者一起出去运动。
周末的时候,带孩子去郊外游玩,亲近自然,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。通过活动来充实孩子的生活,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,孩子一旦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,也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手机了。
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,对于孩子使用手机这件事,一家人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,坐下来就手机使用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,最终制定出完整的约定条例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,要多与孩子沟通,听取孩子的意见,千万不能把“约定”变成父母单方向的“命令”。
制定的制度中应该包括具体的使用时间、次数、惩罚和奖励机制等。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,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。在此过程中,要少说“不”,多说“可以”。只有这样,出现了问题的时候,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