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,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,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。此时,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,尝试着多一分耐心,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,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,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。
于是矛盾必然产生,反抗行为在所难免。反抗形式多种多样,有的不与父母交谈,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,有的离家出走,甚至走上犯罪道路。
为此,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,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,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、理解孩子,积极地教育孩子。
叛逆期归根结底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“作祟”,自尊心强烈是一个明显的表现。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对家长崇拜,对我们的决定言听计从,开始不听话了。家长和孩子不是等级分明的身份,遇事时将自己的决定作为一种建议告诉孩子。
比起命令更能让孩子接受:比如孩子在作业很多的情况下还要出去玩,比起说“作业不做完不准去”,不如说“妈妈觉得这次的作业量很多,如果你出去玩了可能回来就写不完作业了,我们先做完作业,时间多的话再去玩可以吗。
叛逆期的孩子是最烦家长的唠叨的,尤其是很多妈妈比较爱唠叨,但是自己又不自知,或许家长本身的话也并不多,但是当孩子比较反感时,也就应了那句老话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这时家长就需要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,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,最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那样才是解决问题该有的态度,也是最佳方式。
孩子总是在家长的监控下,没有独立的空间,就特别容易叛逆。有这样一句话,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,身边总有一个不停唠叨和监控孩子的家长。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,哪怕他做错了事情,也会在错误中总结经验,获得成长。
家长要做的就是少说多做。叛逆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尤其强烈,你说的越多他就越反叛。想要自由,就给他适度自由。想要自主,就让他主宰自己的生活(当然家长不是完全置之不理)。家长多默默陪伴,多了解孩子兴趣爱好,多交流沟通,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聊天,而不是剑拔弩张的吼叫和对峙。
家长要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,去支持和相信孩子,对他们宽容,体会他们的迷茫,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,而不是束缚,用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,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强,而真正的关心和理解沟通才是找到问题的根源。